> 科技资讯 > “满眼春归何处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满眼春归何处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满眼春归何处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满眼春归何处寻”出自宋代邵雍的《年老逢春十三首》。

“满眼春归何处寻”全诗

《年老逢春十三首》

宋代 邵雍

年老逢春春不任,不任缘被老来侵。

一身老去恶足惜,满眼春归何处寻。

红日坠时风更急,落花流处水仍深。

流莺不悟芳菲歇,犹向枝头送好音。

《年老逢春十三首》邵雍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年老逢春十三首》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年老逢春春不任,

不任缘被老来侵。

一身老去恶足惜,

满眼春归何处寻。

红日坠时风更急,

落花流处水仍深。

流莺不悟芳菲歇,

犹向枝头送好音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年老时逢春,但春天仿佛不愿接纳他,老去的岁月逐渐侵蚀了身体。尽管年老体弱,但作者并不愿意放弃对春天的追求。他满心期待着春天的到来,但却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在何处。红日西坠时,风愈发急促,落花随水流深。尽管春天的美好渐渐消逝,但仍有流莺在枝头继续歌唱,送来动人的音乐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年老逢春的场景,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。诗中的春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,而作者年老的身体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衰老的不可抗拒。尽管岁月无情,作者仍然怀有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。红日坠落、风急落花,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春天的短暂。然而,流莺依然在枝头歌唱,传递了生命的坚韧和美好的音乐。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年老和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思考,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的追求。